网友们认为,如果体检只是走过场股票配资开户费用,那么这种公司似乎没有必要存在。难道只是为了满足员工和单位的情绪价值吗?我假装自己体检了一次?
7月30日上午,爱康集团董事长张黎刚的一番话揭开了体检行业的内幕。他认为几百块钱的体检不可能查出所有疾病,而单一疾病的检查费用可能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元。张董事长的话不仅表达了对一位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、最终确诊为肾癌晚期的老客户的不满,还试图规训公众的体检观念。
公众对此感到震惊,体检机构的高层们恐怕也一夜无眠。行业内的秘密被曝光,天塌了。
最近,爱康集团遇到了一个硬茬。北京42岁的执业律师张晓玲从2013年到2023年连续十年在爱康体检,报告均未提示癌症风险。2024年,她被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并转移;2025年,她发现骨转移后质疑爱康检测准确性,并要求爱康提供十年的体检标本、影像资料和数据。面对质疑,爱康选择了全面硬刚,高调宣称“爱康无责”,“不存在对于肾脏检查漏诊或误诊情况”。
爱康处理投诉经验丰富,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键字含有“爱康国宾”的总投诉量高达1307条。这次爱康没有寻求私下解决,反而召开了媒体说明会,并以“虚构事实、散布谣言”为由起诉张女士。张董事长显然有些飘了,认为几百元的体检不应被当真。
发布会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。有记者提问关于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时,张黎刚接过话筒准备回答,但直播突然戛然而止。这才是爱康赖以发家的核心商业秘密。
张董事长侃侃而谈时,我在上海一家三甲公立医院自费体检。看到手机上推送的金句,我对妻子说:“还是我们这种体检靠谱啊,他们那种体检就是骗鬼的。”年轻时我也经常去民营体检机构,每次都像走过场,拿到所有项目的“盖章”后便如获大赦。直到40岁前后,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劝我去大医院做一次“真正的体检”。体检机构“查不出大病”几乎成为了中年人的共识。
为什么我被体检机构“诓骗”了很多年?一大原因是没有像张董事长这样直言不讳的人,从业者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大局。年轻时不觉得体检多重要,由着体检机构“上下其手”。人到中年后,身体机能衰减及死亡的恐惧开始真切袭来时,自然无法再容忍这种“中国式体检”。
不过,许多人所谓的不容忍,也就是绕过爱康们,自费去公立大医院,花数千甚至上万的钱,去做一次“真正的体检”。真正的体检应该包括CT、癌症筛查、胃肠镜等项目,有问题医生当场解答,甚至直接约专科门诊。
体检机构收费不贵,吸引了很多“共谋者”。去爱康体检的人很少是自己花钱的,大多是“公司福利”。每年让员工免费体检一次,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标配。但又有几个体制外单位愿意花几千元让员工去做一次真正的体检呢?于是,几百元的“爱康套餐”成了皆大欢喜:员工感受到福利,单位尽了责任,爱康赚了钱。
张董事长有一点没说错,几百元可能真的检查不出什么。但正如网友们所说,既然只是走过场,这种公司按他所说没有存在的必要。几百元的爱康套餐究竟能检查出什么?那些消费者身上流出的试管血样,是不是连检都不检就倒掉了?
一个这么大的行业完全靠骗局活着,夸张程度直追缅北电诈。前些年,我和朋友在爱康体检时还额外自费了几百元参加癌症筛查项目,但并没有感受到任何“增值服务”。张董事长们的算计很可能是:大多数人不会得绝症,即使得了也有办法卸责反诉,因此不必升级整个体检系统。
张董事长这次不小心曝光了行业内幕,这个游戏以后可能玩不下去了。年轻员工原来还能自我安慰,“检了总比不检好”,单位也能合理化,经费有限只能买“爱康套餐”。但体检机构真的会倒闭吗?大概率不会。爱康和张董事长可能会作为反面典型被市场教训,体检机构纷纷签下承诺书,作出一些姿态,继续体检,然后几年后涨价。
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大周期中,无论是员工还是监管部门,也很难强求民营企业拿出几千元给员工体检。经费加不了多少,体检又不能停,中国怎么能缺得了爱康们?此事在框架内无解。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体检与医保打通,作为全民福利,但目前医保资金捉襟见肘,这个建议也不现实。
我们可以期待的是:张董事长痛哭流涕地出来道歉股票配资开户费用,有关部门来一次监管风暴,体检机构纷纷表示“几百元也能查出点啥”。现在压力都在张董事长那里了,我们坐等。
胜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